这次给大家推荐的书籍是《好心情》,又名《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作者是大卫·伯恩斯。不难猜到,这本书能对我们自身情绪的调适提出好的建议和方法,也就是说“好心情”。
不知道生活中的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情绪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我们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吗?还是由于我们身边的环境、他人的态度和观念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虽然我们的情绪受动物性的特征影响,但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的调节我们的情绪,运用我们的认知和判断。
但是我们的认知一定是准确的吗?很多时候它仅仅是你的主观想法,未必是客观事实。可不论认知错误与否,即使是非理性的认知,也能够影响到你的情绪。
比如你读到了这里,你可能会想道:这本书/这篇文章对我没有什么效果,可能我的情况不会那么容易解决的。如果再一直维持这样的想法下去,你可能会感到更大的怀疑与失望,最终关闭了文章。但如果你的想法是:也许这里的某些内容会有一些帮助,或许我真能学到不错的办法?你便决定试着看看,继续读下来。——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客观不变的,但却因为不同的想法和理解,使你产生对文章内容不同的判断,最终导向了你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决定:离开,或留下。
本书就想告诉我们:你此刻的情绪都取决于你的认知。你的认知只不过是对事物的思考,但不一定是真正正确的。人的认知判断虽然从事物中来,但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过去经历、周围环境、当下情绪、他人评价的影响。所以你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并不能完全代表客观事实。
是的,你一定在上文中看到了认知会受情绪的影响,而认知又决定着情绪——转角遇到的辩证法可以显而易见地构成一种循环:某一个错误的认知导致了抑郁的情绪,而这一情绪可能作用着你的下一步判断/认知,导致你对事物产生下一个悲观的认知,进一步强化抑郁情绪……伯恩斯用这样方式解释常年不散的抑郁状态,当我们用消极的方式看待这个事物,就有可能陷入这样的循环。但与大多数人可以挣脱出来相区别,那些常年处于抑郁情绪的朋友可能更多受此困扰。
伯恩斯称这样的非理性认知为“认知扭曲”。而且相比于之前列举的情况,生活中不乏一些特殊的情境,让你遇到它后,扭曲的想法就会自动的跳出来——解释这个情境,而你通常无所察觉,不假思索地认为这些认知便是事实。
所以,管理情绪的问题就被转化为“管理认知”的问题了。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是,你可以拿一张纸,分别列出三个部分,比如左边写“自动想法”,中间写“认知扭曲”,右边写“理性反应”。而后在生活中需要的情境用这张纸来冷静观照你对事物的认知。
例如,你回宿舍时,发现找不到自己的钥匙了,感到一些烦乱,这时,你可以仔细捕捉自己内心的想法,你在对自己说什么?“弄丢的话就要重新配一把,多麻烦”“我为什么这么粗心大意,做事都这么随便呢?”“舍友肯定也觉得我很麻烦,我没有钥匙,开门只能靠他们”……
当你意识到这些念头时。可以在纸上的“自动想法”中记录下来,然后用下面描述的十大扭曲种类去判断这些想法哪些是“认知扭曲”,进而列出理性反应,以此一一对扭曲的认知进行反驳。比如:
“我真笨。”
——“的确有时候太粗心,但有必要把这事上升到自我的否定吗?我需要做的是下次多注意这样的情形,而不是不断的自我否定或反复贬低。”
伯恩斯在书中列出了十大认知扭曲:
●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的思想;
●过于概括;
●心灵过滤;
●贬损积极的东西;
●跳跃式结论;
●夸大与缩小;
●情绪推理;
●应该陈述;
●贴标签与标签不当;
●归己化。
伯恩斯建议,每天可以尝试花15分钟来实践这个办法,记下自己的情绪账。倘若过几天后再看,时间也能够帮你与当时的认知拉开距离,会增加你新的感悟。
作者伯恩斯凭借这本书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最高奖贝内特奖,著作获20多国语言广泛出版,在情绪调节、抑郁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书中所讲并非是那些“高深晦涩”的心理学知识,而是一些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情景和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拖延、愤怒等等。书中不仅仅介绍了上述内容,还提出了其它方面许多实用可行的改善办法,比如对付拖延,战胜完美主义等等。
应对拖延,伯恩斯提出了“但是反驳法”。作者发现,在拖延的诸多想法中,常常有“但是”的身影——“我计划每天傍晚都跑几圈步,……但今天我很累了……但是我可能没心情”。如果我们要解决问题,就应该及时去用理性反驳这些“但是”:
“但是我有点累。”
——“那先在操场稍作休息,根据情况适当设定跑步目标。”
“但是我没有心情。”
——“每次跑完步的感受都告诉我,锻炼给人以愉悦的心情,拖拉可能会使得情绪更糟。”
这是一本很具实效,涉及广泛的好书,书中还有很多实用的方法可以切实帮助我们改变日常生活中那些你不愿继续的习惯,尽待你来探索。